【南商回归·对话镇长】黄清地:转型换貌集诗山 筑建桥梁迎南商
《南安商讯》:早在2006年,南安便开始着手实施回归工程,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,不断完善投资环境。2011年8月,南安进一步提出了全面打造“回归之城”的构想。您认为打造“回归之城”,除了最直接的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之外,还具有哪些重要意义?
黄清地:改革开放以来,南安人以“会识天象、会看风水、能走夜路、敢闯激流”的胆略和气魄,走南闯北,创造了一个个辉煌,在全国各地庞大的南安人经济圈,很多在外事业有成的南商们深深地感受到“富贵不返乡,尤如锦衣夜行”,他们怀揣一颗火热的报乡之心,用一双敏锐的创业之眼时刻关注着家乡的发展。这时候,市委、市政府打造的“回归之城”的决策非常及时,非常正确。
我认为,我市打造“回归之城”,除了最直接地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之外,还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:比如在产业转型方面,南商回归带来的雄厚资金和先进技术,能加速我市对“三高”产业的淘汰转型,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升级;在城镇化建设方面,南商回归对于我市推进产城融合,加快社会民生事业发展,实现新型城镇化必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;在和谐社会方面,既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转移,又能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带来的诸多问题,解决留守儿童带来的教育问题,解决留守老人带来的养老问题等等。
《南安商讯》:在外几十万南商精英是南安最大的优势和资源,而诗山镇历来是闽南著名侨乡和南安五大古集镇之一,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工商实业人士也不少。您认为贵镇拥有哪些优势能够吸引南商,带来资源、信息、人才、技术的密集回流呢?
黄清地:我认为诗山在吸引“南商回归”上至少具有三方面的优势:一是人文优势,诗山镇拥有16万多的港澳台侨亲和2万多遍布全国各地的工商实业人士,在珠三角创办了3000多家大规模企业,特别是在雨具、印刷、制衣、玻璃等领域,诗山人都占有较大的份额,具有较强的影响力。同时,诗山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,诗山人不仅吃苦耐劳,善于创业,而且热爱家乡,勇于回报。目前全镇各类公益慈善机构已达到22个,现有慈善基金达到1.5亿元,而且,在外事业有成的诗山人还积极投身家乡经济建设,2010年以来,鹏图铝业、伟骏房产等实力企业已率先回乡创业,掀起建设家乡的新热潮。二是区位优势,诗山地处安南永三县交界,是我市西北翼著名的古集镇,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,随着国家海西战略的深入实施,南安享受“原中央苏区”优惠政策以及南安市委、市政府振兴北部、扶持东溪流域发展等一系列政策利好,诗山作为东溪重镇、北部集镇,必将最早感知“春江水暖”,掀起强劲的发展势头。三是生态优势,诗山历来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,不仅是福建省绿色乡镇、国家生态镇,更是著名的宗教旅游、乡村旅游乡镇,2013年接待游客量已突破85万人次,是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好地方。
《南安商讯》:近年来,南安经济保持较快发展,与南安加大招商选资力度,倾力打造“回归之城”的力举密不可分。请问贵镇在引导南商“回归创业”上做了哪些相关举措?
黄清地:近年来,我镇切实转变政府角色,强化服务职能,通过尽心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、保驾护航,引导南商“回归创业”:一是“月嫂式”服务。建立“月嫂式”、“一条龙”服务机制,实行党政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制度,对老企业在出口报关、纳税退税、人才引进等方面实施全方位跟踪护航,促企业提质增量,对新入驻企业在各项报批环节上,指定专人全程负责办理,促企业早投产、早创税。总投资3000万美元的创新户外项目,通过实行“月嫂式”的专人服务,从签约到建成2万平方厂房实现试投产只用11个月时间,2013年已实现全面投产。二是“媒婆式”搭台。利用清明、中秋等传统节日、凤山文化节等时机,在珠三角及本地组织乡贤座谈会、企业家联谊会及各种经贸、宗教文化交流活动,积极牵线搭桥,海内外社会贤达空前团结,携手合作,共谋发展。联兴集团与鹏图铝业就是通过这个平台,实现强强合作,解决项目资金问题。三是“园丁式”培植。大胆尝试,创新运作,在土地、资金等要素瓶颈制约下积极探索新路子。如高起点规划报恩、仙境工业集中区,加大园区路网、水电等硬件建设,积极争取园区优惠政策,做到“筑巢引凤”;回购倒闭企业土地,供给华兴雨具投资“鼎盛伞业”项目等,通过“腾巢换凤”顺利实现产业转型升级;扶持培育上下游企业,如“创新家居”投产即引进家私商城入驻,“新誉玻璃”落户随即引进“皇庭玻璃加工”等,不断延伸产业链条,实现“一凤育九雏”。
《南安商讯》:在广大企业和海内外乡贤的积极响应下,一大批重点项目的落地,成为南安建设创业创新型经济强市的重要推动力。立足于诗山镇镇情,您认为贵镇现在有哪些项目适合南商回归创业呢?
黄清地:通过对我镇自身条件的分析,以及近年来实施回归创业的经验看,目前我镇有几个项目适合南商回归创业。一是旅游方面:诗山境内旅游文化资源丰富,特别是位居“诗山十八景”之首的凤山古寺,拥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和遍布两岸三地乃至世界各国千万信众,是国家3A级景区,广泽尊王信俗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连续四届“南安·国际凤山文化旅游节”的成功举办,凤山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。透过这张名片,大多数南商更能感受到凤山文化的内涵,更能准确把握闽南宗教旅游的脉搏,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,招商合作开发,做大做强凤山景区,或拓展整合周边景区,进一步提升景区级别,打造闽南宗教旅游中心,将是一件功德无量而又能盆丰钵满的两全其美之事。
二是民生方面:诗山是南安西北翼中心集镇,历来商贾繁荣,是诗淘码及蓬华、眉山20多万人口衣食住娱的重要去处,具有很强的消费能力,在商业和民生事业上很有开发和发展潜力。如:诗山第一自来水厂日均供水1万吨,用户6000多户。随着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实施、英元片及前山5个村管网建成、“富贵世家”等楼盘相继交房入住、泉州师院扩招等,第一自来水厂供水量已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。镇党委、政府经过充分论证后决定建设诗山第二自来水厂。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环评、立项和征地等前期工作。除了具备之前说的用户量的优势外,其水源来自永春境内的文溪水库,具有水质好、制水成本低的优势,是南商回归投资的一个金点项目。
三是工业方面:素有“雨伞城”之称的诗山,近年来工业经济蓬勃发展,形成以雨具、服装等产业为支撑,以报恩、仙境、林埔口工业集中区为依托的企业发展格局。随着全镇企业的转型升级,雨具、铝业、玻璃、服装等产业链条将不断延伸,产业集群将逐步形成。同时,报恩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逐步完善,企业陆续进驻投产,给南商回归投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。
四是农业方面:诗山境内水系发达,森林覆盖率高,“四面青山为屏,中间绿水为带”,诗山已经成为发展生态农业、观光农业和高新特农业的理想创业园。近年来,勤富养殖场、“小五台”养殖公司等环保型企业和钱塘脐橙、红旗米粉等农业品牌的成功运作为诗山农业发展提供很好的典范。随着生态优势的凸显,诗山农业产业的发展将迎来一个蓬勃的春天,南商们回归家乡,投资农业将大有文章可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