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长春南安商会常务副会长廖万兴:坚持者赢

    2016/3/7 10:05:25 南安商讯
    88

    【本文刊登于 2014年11月 《南安商讯》第71期 】

    有人说,人活一世,吃苦没什么不好,它能让你更好地珍惜甜的滋味;失败没什么不好,只要摧毁不了你,就会让你更坚强。在同样的困难面前,有的人选择退缩,逃避现实;有的人选择迎难而上,自强不息。这个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坚持,而最快乐的事也是坚持。选择面对很难得,然而,更难得的却是坚持,就算心生绝望也不言放弃。总有那么一些人,他们一直走着、坚持着。或为了自我和梦想;或为了家人和朋友;或为了他人和社会……长春南安商会常务副会长廖万兴就是少有的坚持者之一。


    成功眷顾坚持者 

    廖万兴,1970年出生于南安市翔云镇的一户贫困家庭里。17岁那年,廖万兴凭着优秀的中考成绩考上了高中,但因为当时家境贫寒,因此无法继续就学,这使得廖万兴感到很遗憾。小小的年纪就要尝尽生活的艰辛,但也促使他发奋图强。
    如果开始因为没有翅膀而不能翱翔穹宇,那我就自己建立一片天空,以另一种骄傲的姿态俯视那些曾经阻碍过我的障碍。对廖万兴来说,或许上天没有恩赐给他一个良好的环境,却让他传承了祖辈勤劳善良、不甘平庸以及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。离开学校后,一方面想要为家里减轻些负担,另一方面是想拼出自己的一番事业,于是,廖万兴跟了当地的一位木匠师傅做起了小学徒。
    “生活,是柴米油盐的平淡,是行色匆匆、早出晚归的奔波。”当学徒的那一年,廖万兴总是很认真地向师傅请教,并刻苦训练。“那个年头,有一技之长谋生总是好的。”廖万兴笑着说道。本着一股吃苦耐劳的精神,努力勤学了一年后,廖万兴凭着自己的实力到镇上的家具店做事。但是由于工作强度大,他的身体终究承受不了。廖万兴回忆道:“由于白天干活,夜里也加班,磨练了两年多的时间把自己的身体整垮了,得了胃病。几经休息调养,但是工作还得继续,反反复复,身体实在支撑不了了,就有了到外边闯一闯的念头。
    1992年3月,廖万兴突然想起了远在他乡的姐夫,在长春经营阀门生意。 “当时我们有信件往来,信件上有姐夫在长春的地址,于是我带着家里仅有的一千多元存款,离开了家乡,一路北上来到了长春。”到了长春以后,廖万兴就开始骑着自行车到处跑业务。在无数个黎明和黄昏,廖万兴一个人骑着自行车,辗转于长春的大街小巷,匆忙的身影、青涩的脸庞、倔强的笑容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。
    磨练换来成长,辛勤带来收获。起早贪黑地忙了一个多月后,廖万兴终于签下了一份订单,“跑了一个多月终于有了收获,当时心情非常激动,而且对未来又增强了信心。”廖万兴喜溢眉宇。有了这一次的机会和经验后,廖万兴对业务越来越熟悉了,之后他都在这样的环境里奋斗着、发展着,为自己的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,并增加了人生阅历,他对未来有了更多的期望和规划。
    经过几年的磨练,廖万兴对水暖阀门市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。2000年,他开始找厂家代理,代理了河北闽海管件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,后来又跟上海高压阀门厂(集团)有限公司签订了代理商,事业也一直蒸蒸日上。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,如今的廖万兴正在自己开拓出来的事业空间里大放异彩。

    飒爽英姿南商人


    如今事业有成的廖万兴,回头看看,也是一路踩着荆棘丛生的坎坷道路,一步一个脚印坚持走到现在。谈起成功秘诀,廖万兴脱口而出“坚持”两个字。“人生的道路上并不拥挤,因为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。”他将此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,鞭笞鼓励自己振奋精神,不断进取。
    作为长春南安商会常务副会长的廖万兴也算是资历较深的一员了,他2005年就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,对商会有着深厚的感情。他表示,商会的成立为在外的南安人带来不少的便利,大家背井离乡,不远千里来到这里,通过商会为大家提供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,一方有难八方支援,彼此互相帮助。商会的成立不仅将南安乡贤集聚在一块,更是提供一个相互合作、相互支持的良好契机。
    在外安家立业的廖万兴仍时刻心系家乡,逢年过节,他都会回到家乡,不仅关心慰问养育自己的亲人,对家乡的建设也是不遗余力地支持。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,常年在外漂泊的他时常惦记养育他的故乡,希望能靠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家乡做点贡献。去年年底,廖万兴就为家乡修路捐献了10万元。
    绳锯木断,水滴石穿。有志气的人只要坚持不懈,终会取得成功。相信意气飞扬的廖万兴将在开拓事业的大道上奋力驰骋,宏图大展。

    提醒:报道南商最新动态,传递南商群体声音。成功网“今日头条”栏目诚挚向全国南商征稿,欢迎全国各南安异地商会、基层商会、行业协会、企业及个人踊跃来稿!投稿文章我们会尽快处理,稿件一经确认,会在成功网-今日头条及杂志发布!投稿邮箱:923453888@qq.com
  • 阅读20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