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春南安商会常务副会长林树华:纳言敏行获商机 四平八稳闯关
【本文刊登于 2014年11月 《南安商讯》第71期 】
长春,这座中国四大园林城市之一,素有“北国春城”之称的城市,吸引了众多南商不远千里创业圆梦。在满是斑驳的城墙上,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,从平地矮房到高楼林立,也见证了辞乡远行的南商“爱拼敢赢”的特性,白手起家创造了一个个东北腹地开疆拓土的商业传奇。
林树华,就是一个用“闽南人”的毅力和信念不断鼓舞自己的闽商,正是这样的信念,让他在二十几年的经商生涯中能够顺风顺水。
》》他乡之城艰难创业
虽然从小家里兄弟姐妹众多,家庭费用全部来自父亲在供销社微薄的工资收入,重视教育的父亲还是坚持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。出门下海之前的林树华,本来承载着父亲殷切的期盼,准备通过高考进入大学。但是结果不尽人意,他没有考上大学,就这样,本来还在象牙塔里的青涩少年,不得不面对走进社会的现实。在到长春之前,他上过江苏、费州、重庆等地,用他的话说,“可能是磁场不对。”所以一直没能在那些地方找到商机。直到1987年,刚好有个老乡要来长春,林树华本着过来看看的心就跟着老乡一起过来了,出乎意料的是他却就此在这里扎了根。林树华也算是走过不少地方,见过不少世面的人,问起他为什么会选择留在这里,他不无感慨地说这里的人比较豪爽、淳朴的风俗人情深深地吸引了他,让他决定在这里发展自己的事业。
从南方到北方,不止有地域方面的差异,还存在心理方面的不同。林树华刚到长春时,虽然南方早已百花盛开,春风拂面,但是这座寒冷的城市却好像还在冬眠之中,没有看到一丝春意。因为从未踏过这里,他带来的衣服不够厚,抵御不了刺骨的寒风,加上不适应南北环境差异,第二天就发烧生病了,但是他依然咬牙坚持。
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下来,生活步入了轨道,事业也达到了一定规模,他充满感激地说,自己这么顺利地在商海走过了二十载的春秋,都是朋友的支持和帮助。也许正是这样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,让他获得了很多生意伙伴的认可。“现在找以前的合作商拿货,厂商那边二话不说就会送过来,这是二十几年来合作累积下来的信誉。”林树华笑着说。
》》敦厚品行踏实行商
记者第一次见到林树华的时候,他始终推托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,有更多有故事的人可以写。他只是热情地接待远道而来的老乡,没有想着自己有什么丰功伟业可以弘扬。正如他所说,一生过得平平淡淡,但正是这稳稳当当的生意中,让我们不禁疑感,这个踏实敦厚的老实人在这竞争激烈的商场上是如何生存下来的呢?后来从交流中,我们解开了心中的疑感。
从身边的员工到商场上的朋友,一谈起林树华,无不赞叹他的人品好。大家也直言,正是看中他敦厚的品行才结下这位生意伙伴。如今在他身边的,很多都是从家乡带过来的后生晚辈。林树华说,看到他们,仿佛看到了当年自己背并离乡的影子,就会不由自主地想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,让他们在这里劳有所得,不负家乡父母的期望。林树华用自己的行动把自己做生意的方法教给身边的同乡员工,从他手里带出来很多员工,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,都能够独立带队做工程。
林树华给人的印象永远都是那么老实敦厚,这在人情复杂的生意场上非常难能可贵的。出来做生意,喝酒应酬是常事,难得的是这样一个在商场厮杀了二十几年的老将,竟然烟酒不沾。就像他说的,做生意只要实实在在,商机自然就会找上门。因为他这样真诚的性格,结交了很多朋友,正是他们给他介绍了不少的生意。就这样,他的生意就是用自己诚挚的付出,一点一点累积下来的。
林树华说,年轻的时候也曾沉不住气,想要一举成功,但是经过岁月的雕琢,让如今的他更加沉稳,成功已不再是心中所望。他说,自己现在只能算是小有成就,但至少已经有能力帮助他人,所以平时也经常做些公益慈善,包括2008年的汶川地震,资助贫困大学生,以及捐助家乡中心小学等等。说起家乡,他表示也许是从小离家的原因,思乡情结始终魂牵梦绕,他希望以后能够落叶归根,回到福建,回到那片生他养他的土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