罗东商会常务副会长黄珍美:天道酬诚 巾帼崛起
【本文刊登于2011年4月《南安商讯》第31期】
人物名片
南安市第十四、十五届人大代表;
罗东商会副会长 达益鞋服针织有限公司董事长
“谁说女子不如男”,在罗东商会副会长中,黄珍美是唯一的一位巾帼英雄,从她的创业史以及事业发展的程度上看,黄珍美一点都不输给男同胞们。
1982年,黄珍美参加了高考。因6分之差,与大学擦肩而过,但黄珍美并没有因此自暴自弃,坚强的她很快调整好自己,从高考落榜的阴影中走了出来。
当时,正值改革开放初期,在改革的最前沿深圳到处涌动着机会。黄珍美也心动了。听闻村里有人在深圳开工厂,于是她毅然南下。刚进工厂的时候,黄珍美的工资只有280元,但是没多久,就升至1000元。当时的工资是按计件算的,能够在那么短时间里工资上涨那么快,黄珍美的努力除了有物质上的回报外,也得到了厂里老板的肯定。
十多年来,一个女子在外闯荡,可以想象是多么不容易。1993年黄珍美结束了在外的漂泊回到家乡办了达益鞋业针织有限公司。一开始,达益做的是针织,后来才转行做鞋子。在90年代的时候,企业还没有什么营销意识,达益的鞋子基本上是自产自销的。时间一晃而过,如今,达益已经发展近20年了。
一路艰难走来
达益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“一路走来,达益经历了风风雨雨,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。”黄珍美感慨地说道,企业能够在困境中生存下来,实属不易。
2007年,达益开始做美国品牌鞋—阿狄卡。长期从事外来加工的达益,对于做品牌鞋还比较外行。“当时没有定位好,一直强调要做个性的鞋子。”黄珍美说,这个定位根本就不适合大众的消费习惯,再加上招商方面没有做好,整个营销系统能力不足,导致公司资金运作出现了问题。看到公司深陷困境中,黄珍美及时调整战略,放弃阿狄卡品牌,做回自己比较擅长的加工业。
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,达益也卷入了其中。受金融危机的影响,主要从事外贸加工的达益,遇到了种种困难。“有的时候,生产好的货送出去后,客户宁愿不要定金也不收产品。那没办法,只好让货物在海上漂了。”黄珍美谈起当时的情形,也很无奈。当时,仓库还积压了很多货物。
危机四伏,但是黄珍美没并有被这些困难吓倒,而是冷静思考,及时调整战略。在她的带领下达益逐渐从阿狄卡困境、金融危机中走出来。当问及是否还想再做品牌时,黄珍美笑着说道:“现在达益刚从困境中走出来,还在缓冲期,暂时还没这个打算。”
始终坚持“天道酬诚”理念
在黄珍美的办公室中“天道酬诚”这四个大字,异常醒目。黄珍美认为,要办好一个企业,最重要的是要讲诚信。而黄珍美也始终在秉承着这个理念。她一直都真诚地对待客户,对待供应商,对待自己的员工。目前,达益公司已经顺利地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。前段时间,国外客户来达益考察的时候,也赞赏了达益的企业理念。
对待员工方面,黄珍美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。她始终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员工。她为员工提供舒适的住宿条件,尽量满足员工的需要。她说:“很多员工在这里做了很久,都把达益当成自己的家了。”
企业管理有妙招
虽然达益是一个不大的公司,但是黄珍美用大公司的制度来管理公司。黄珍美制定了正规的管理制度,而且公司设置的部门齐全。前段时间,来达益考察的外国客户都对达益有如此齐全的部门感到惊讶。黄珍美认为,一个企业发展,人才和制度都很关键。正规的管理制度和部门设置,就是她秉承这两个办企业的理念衍生出来的。此外,黄珍美像其他公司一样,也很注重创新。每年,公司都会投入一定的资金作为产品创新研发经费。
今年,大部分企业遇到了“用工荒”问题,黄珍美却不担心。当大家都忙着四处招工,黄珍美转变思维,选择“走出去”招工策略。她的“走出去”是指:不把加工地点放在总厂,而是在罗东、梅山等地,设置一些加工点,然后找管理能力比较强的人来管理,再招些当地人就近工作。黄珍美说,这样做既方便员工照顾家庭,又可以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。目前,达益公司在罗东、梅山两地共设置了10个加工点。谈起这个招工策略的时,黄珍美感到很满意。
在这个美丽的小镇里,如此坚强的女性执着向前,相信在罗东这片热土上,黄美珍会像花一般绽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