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庆南安商会常务副会长洪文超:开启新的篇章
【本文刊登于2013年7月《南安商讯》57期】
洪文超的公司总部坐落在重庆江北区最繁华的商圈——观音桥步行街,走进洪文超的办公室,干净、整洁,除了落地窗边摆放的几盆花草之外,办公室里再没有其他多余摆设。洪文超热情地邀请记者落座,并为记者泡上一杯他最喜欢的龙井,在茶叶沉浮,轻烟袅袅中,洪文超娓娓地开始了他的故事。
创业之路 义无反顾
1989年,只有十六岁的少年洪文超放弃了到澳大利亚打工的机会,满怀憧憬与理想来到了重庆创业。初到重庆,人小力薄,但少年洪文超初生牛犊不怕虎,以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在重庆扎下了根。
按照以往闯荡重庆的闽商创业潮流,大多是从水暖、石材、瓷砖、阀门等与南安本地产业密不可分的领域起家。洪文超一开始也选择遵循南安人的经商套路,以销售阀门作为自己开辟重庆市场的敲门砖。
一开始在重庆打工的那段时间虽然艰苦,但洪文超不怕苦累,从未放弃。几年的创业生涯,不仅锻炼了他吃苦耐劳、踏实肯干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,也为他将来一步一脚印地迈向成功,积累了宝贵的“财富”。
1996年,二十三岁的洪文超已经拥有几百万的身家。为了谋求更好的发展,这时的洪文超产生了事业转型的念头,并对此开始了深入的思考:如何能够跟随重庆大开发的步伐,使事业进一步发展壮大?是改行投资其它领域,还是在传统领域中,研究新的营销模式?
当时重庆正要直辖,地产行业处于起步阶段,洪文超以敏锐的商业嗅觉发现了此处蕴藏的巨大商机,于是他与朋友们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地产行业,正准备大展拳脚。不料,由于洪文超和他的朋友们对地产行业了解尚少,又不熟悉资金运作模式,最终洪文超的地产投资计划失败,不仅资金无法回收,还欠下100多万的外债,洪文超的第一次转型梦以破碎告终。
每当回忆起这次挫折,洪文超都有万千的感慨,他觉得人生犹如坐极速飞车般起伏骤变,能把你送上巅峰,也能让你跌落谷底。这对洪文超的打击着实不轻。面对这样的困境,可能许多人从此一蹶不振,但洪文超天生就有股不服输的拧劲,他觉得他还年轻,而年轻就是本钱,跌倒没关系,爬起来东山再起。
创新经营 东山再起
在事业打拼的道路上,洪文超虽然步履艰难,但他认为,只要有一颗奋发向上、永不放弃的心就可以重新登上成功的巅峰。洪文超继续依托传统行业,探寻新的营销模式,1996年,洪文超成立了重庆三胜物资发展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三胜”),从此开启了他事业崛起的征程。
在总结投资地产行业失败的经验教训时,洪文超反思道:“当时的我们只会‘武术’,不会‘空手道’,对地产行业认识不足,最终买了教训。我们这群闯荡人士,最缺的就是知识和文化。”认识到这一点后,洪文超一边深造学习,一边引进更专业的人才,同时公司出钱让大部分的员工去学习。之后不久,他们就拿下了重庆市一户一表的改造工程,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!
不懈学习为洪文超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,他同时开始着手建立自己企业文化。这样一来,不仅调动员工了积极性,也有利于公司把市场做大。“阀门看起来虽然不起眼,但却是建筑工程上的必需品,也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。对于这种不起眼的‘小东西’,我们坚持走的却是精品路线。”洪文超说,“一直以来,我们的产品在保证质量合格的基础上,还努力改进创新,力求把产品做精做细。”与此同时,洪文超还意识到,“阀门这种传统行业单靠前期的勤奋努力远远不够,还需要新的模式来带动、升级”。
洪文超的公司在创立之初主要经营阀门和机电产品,经过了几年的辛勤经营,他毅然将业务转向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水质问题和消防安全领域。现在,洪文超将“三胜”定位于品牌经营,致力于把“三胜”打造成以阀门、消防器材、管道管件、设备销售为主的流体管路配件运营商。不仅如此,洪文超最近又投资建立了一家生产暖通及防排烟工厂,并提出在五年之内将该厂打造成“防排烟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”。
如今“规模更大化、经营更新化、管理合理化、产品更多化、服务一体化、价格优惠化、物流及时化”等已经成为“三胜”的核心竞争力。洪文超始终坚持“更好的质量,更优的价格,更佳的服务”的经营理念和“客户至上、相融共生”的发展理念,依靠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不断创新的经营策略,在洪文超的带领下,“三胜”十几年来蓬勃发展,成为重庆众多高端地产项目和市政项目首选的运营商。
抱团发展 回报社会
已在重庆打拼了二十余年的洪文超,不仅把自己的事业打理得风生水起,而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,积极参与公益活动。作为重庆南安商会的发起人之一,洪文超担任重庆南安商会第一、二届理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及现在第三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,他以身作则,积极参与商会活动。洪文超表示,“我们希望能够使南安客商团结起来,抱团发展,争取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。”
成立于2005年的重庆南安商会,经过几年的发展,已经有300家会员单位,主要涉及行业有石材、水暖阀门、瓷砖、器械、灯具、食品、地产、环保科技等。它自成立以来就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公益活动制度。而洪文超始终把社会责任当己任,在关怀员工同时,还不忘回报社会,不管是洪灾旱灾,还是汶川、玉树地震,绿化长江,关怀老人、捐资助学等都献出自己一份力量。
“静”而求精 志存高远
最近,事业再次遇到瓶颈的洪文超很烦躁,回顾二十多年来的创业历程,虽然手头上已经拥有了5家公司,实现了从产品生产到销售再到安装的一体化,建立完善了公司体制,和企业文化,甚至与世界五百强企业、中国五百强企业都有业务往来。但在他看来,公司实际上还有很多事情浮于表面,公司运行效率低,技术、服务更新慢,产品质量仍不完美。
为此洪文超委实苦恼良久,他不仅找来国内外许多优秀企业的做法作为参照,还对比了瑞士、日本等一些具备标志性尖端产业的国家的做法,再比照自己公司与身边的人与事,最终,他得出了一个结论,“静下心才能做好事”。突然领悟的洪文超说:“因为生存压力大,不管事业成功不成功,现在大部分人都很浮躁,一些大型企业家都如此,更别说一些中小型企业创业者。为什么我们喜欢用欧美日的产品即使产品的价格高得离谱?因为他们的东西好,有的甚至好到极致!瑞士人能把小小的手表从生产到营销都做到最好,为什么呢?因为他们能静下心来。他们能认认真真的把每个细节做好,大到表盘小到指针,每个细节都做到极致。纵观国内现在大部分的人,不仅浮躁、急功近利,迫切的渴望成功,还喜欢走捷径,喜欢模仿。是的,这样容易成功,但这样的做法对自己的人生、对自己的事业甚至对社会都有害的”。
为了改变现状,洪文超的公司最近正在形成一股思想释放的风潮,试图再次走上变革之道。他希望自己、员工能去掉浮躁之心,能静下心来做好每件事。在洪文超眼中,创业二十多年来,他走过“康庄大道”,也绕过“羊肠小道”,更误入过“岔道”,甚至一度走到“山穷水尽”。但是他坚信,只要勇敢前行的人面前才有路,如果轻易认输,必然无路可走。只要静下心来,将每件事情做好做精,假以时日,便能迎来他的“柳暗花明”。
如今的洪文超依然保持着当年到重庆打拼的精神劲头。他认为人生难免有浮沉,不会永远如旭日东升,也不会永远夕阳西下。人生潮涨潮落,一浮一沉,对于一个人来说,正是磨练。人生的旅途,前途很远,只有勇敢前行的人面前才有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