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【74期封面人物】陈金帝:蒙闽骄子 商政精英《南安商讯》

    2016/3/1 16:34:52 南安商讯
    74


    人物名片

  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政协委员
    福建省南安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
    内蒙古工商联(总商会)常委
    内蒙古南安商会会长
    福建省南安市世界青年联谊会副主席
    福建省南安市海外联谊会副会长
    呼和浩特市工商联(总商会)执委
    内蒙古南方联合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
    北京市阀门总厂(集团)有限公司副总经理
    内蒙古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
    呼和浩特市慈善总会副会长
    南安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

    “敕勒川,阴山下。天似穹庐,笼盖四野。”在内蒙这片辽阔的草原之上,有着这么一群来自闽南的异乡客,经历多年的驰骋与拼搏,终在鲜碧如画的草原上安身立命。将至不惑之年的陈金帝亦是这其中一员,十多年的艰辛奋斗,换得了如今事业上如日中天的兴盛景象。事业有成的陈金帝,脸上总是带着和煦与谦卑的笑容,丝毫没有拒人千里之外的桀骜之态,其骨子里依然流淌着闽南人谦逊真挚的精神与态度。

    【岔路·征途】

    1975年,陈金帝在东田镇美洋村出生,在家中排行老三。父母的辛劳操持,让这个算不上富裕的家庭亦是和睦安顺。后来,大哥、二哥陆续开始做生意,而从小学习成绩优异的陈金帝则一心想考公安大学,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警察。然而世事万变,陈金帝高考出了意外,他又重新补习准备再考一次,补习半年后,种种原因使得本该驶向大学之路的风帆偏离了航线,意外开启了经商的征途。在现实面前,陈金帝不得不选择弃学从商,在奋发之年斩断书生意气,独自面对生活的万般困难。

    1997年,22岁的陈金帝第一次出了远门。这一路,他径直从沿海走到内陆,第一站来到河北廊坊市,在二哥那待了几个月后,陈金帝怀揣3000元转战内蒙古,真正开始了人生角色的大转换——从学生到商人。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成熟些,陈金帝甚至偷偷将弟弟的一套西服带了出来,从头开始适应自己的新角色。

    初到蒙地,稚气未脱的陈金帝并没有太多的想法,与同在内蒙打拼的老乡一般,从阀门销售做起。没有过多的犹豫,也没有过多的时间等着他去适应,一到内蒙古,有了阀门产品、有了交通工具、大概熟悉了地域,陈金帝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销售中去。

    边幅辽阔的内蒙,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那“天苍苍,野茫茫,风吹草低见牛羊”的一番美景。但是,内蒙古干燥的气候、冷冽的寒冬,让长期生活在温润的南方人着实难以承受,更别提要在天寒地冻的时节里骑着脚踏车到处跑业务了。起早贪黑、饥寒交迫逐渐成为了陈金帝在内蒙古的生活日常,一次、两次、三次……坚持不懈地拜访着拒绝他的客户,用持久的耐心与真挚的态度去等待客户的回应。有心人,天不负,陈金帝就是如此这般赚得业绩,积累下人脉,奠定成功的基石。

    初试商海的头一年里,陈金帝有了不小的收获,阀门销售顺风顺水,业绩蒸蒸日上。更重要的是,陈金帝用挥洒了一年的汗水与辛酸换得自己的成长,艰苦的磨砺让他开始适应了商人的身份,也铸就了他坚韧的性格与真诚的品质。第二年,陈金帝将第一年所掘之金租下了一间店铺,进一步扩大自己的阀门生意,其雄才伟略逐渐显露。到了年底,陈金帝的生意盈利已足够他购买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捷达小汽车。

    22岁那年,陈金帝走在人生的岔路上,阴差阳错让他放弃了原本的航线走入商道,却成功开启了另一番精彩的世界。而这一番世界为何是内蒙古?陈金帝坦言:“当时改革开放已经十几年,内蒙相对沿海城市来说还是欠发达地区,市场比较薄弱,竞争相对比较小,再加上那时的自己没有经历、没有人脉、没有资金,到内蒙古发展的机遇与空间都比较大。”

    此外,内蒙古的煤矿资源丰富,那时的内蒙古政府正积极推进“煤从空中走”的发展战略,大力扶持火电行业,将电力输送到全国各地,政府在火电方面的扶持力度与投资力度都会相继加大。就如陈金帝所说:“一个地方,总有从不发达到发达的时候。”他当初的选择是齐聚了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的绝佳时机。


    【意外·跌落】

    两年的工龄不算长,两年的思乡之愁不算短。在内蒙独自打拼了两年的陈金帝,已然小有成就,事业也开始走上正轨。1999年,高瞻远瞩的陈金帝为求发展,开始重视品牌的力量。是年,经过一番努力与洽谈,他最终拿下了北京阀门总厂在内蒙古的销售代理权,从小店面的营生踏上了品牌销售之路。

    彼时的陈金帝,已由一名贫穷的业务员摇身变成了拥有自己厂房的公司老板,阀门销售额达到400万元,其事业发展势如破竹。年华正盛的陈金帝,事业一帆风顺,正当他想一展宏图的时候,却遭遇了人生的一大挫折。

    祸兮福所倚,福兮祸所伏。2001年,陈金帝的公司购进了一批阀门,却拿到了一张假增值税发票。由于当时陈金帝经验尚浅,也未曾在生意上吃过大亏,对增值税发票的真伪无从辨别。但是,就是这么张小小的发票,让陈金帝陷入了官司漩涡之中。

    为讨回清白,陈金帝投入全部身家去打这场“持久战”。这“莫须有”的罪名,耿直的陈金帝并不想就这么担下。在那将近一年的时间里,为了讨回公道,他付出的不仅是金钱,更是自己的全部身心与精力。一年后,官司结束了,陈金帝胜诉。经过这一番暴风雨,陈金帝赢回了清白,却赔光了身家,身心俱疲的他孑然一身地回到了南安老家。

    这一役,清空了陈金帝头几年的全部心血,更险些就此葬送了这名有为青年的前途。在老家休养半年后,心有不甘的陈金帝,重振旗鼓,调整好心态,再次踏上了内蒙古的创业之路。“遇到挫折,不是输不起,但是从一定的成就上跌下来总有心理负担。”这是当时陈金帝内心最真实的独白。他清楚地告诉自己:“我不是从零开始,而是从负数开始。我要重新认识自己,找回自信。”

    2002年,这名执着的年轻创业者重返内蒙古草原,经历过起落的陈金帝变得更加成熟而稳重。那一年,他的所有衣服内侧都写着“从负数开始”五个字,只为时刻告诫自己“努力努力再努力”。一场官司让他输了身家,却输不掉日积月累的人脉。一向以诚待人的陈金帝,再次返回内蒙古东山再起时,之前有过合作的老客户依旧亲切如故。联系客户、跑业务……陈金帝一如当年那般勤快、努力,客户们也如初时那般信任他。

    是年,陈金帝代理了苏州高中压阀门,勤快加上以往的客户基础,这颗暂时跌落的新星很快又重焕异彩。到了年底,他的公司销售额达到了2000多万元,其发展势头已不是当年可比。“塞翁失马,焉知非福”,那一次的挫败反而给了陈金帝一个沉淀的良机,这一次的绝地反击,成了他事业生涯中最漂亮的一仗。所谓,吃一堑长一智,有了上次的深刻教训,公司走上正轨后,陈金帝聘专人处理税务问题。


    【崛起·筑梦】

    “靠销售,空间十分有限。要分得更大的市场蛋糕,还得走实业之路。”在阀门事业根基稳固之后,陈金帝开始探索其他领域。

    2003年,陈金帝成立上海共和经济保险公司厦门分公司;2005年,他与人合作买下龙岩长汀水电厂;2006年,陈金帝将目光投向家乡南安,开办阀门厂,做自己的企业、创自己的品牌;2008年,创建厦门市南方联合投资公司;2010年,他开始涉猎城市地下供热系统,同年还投资了房地产;2014年,陈金帝参与了北京南安商会会长黄文佳创立的能源投资公司,静候市场、伺机而动,开始筹备一场更大的博弈。

    如今,陈金帝的商业王国广泛涉及金融、阀门、房地产、电力、供热等多个领域。面对如此傲人的成绩,陈金帝甚是淡然,只给出了十二字箴言:“激情、坚持、诚信、责任、创新、感恩”。这是他从商以来的唯一标准,也是他这一生的信条。简单的十二个字,始终鞭策着陈金帝,让其保持着做事业的热情,担负着对客户的责任,坚守着为人根本的诚信。“天道酬勤,商道酬信。我始终都觉得这就是生意经。”对于如今的成就,陈金帝一语中的。

    2009年,在内蒙古的南安企业已达1000多家,涉猎十几个行业,散落于蒙地各县市。为了能够凝结起南安老乡的力量,陈金帝开始思索着在内蒙古成立一个属于南安人的家。于是,陈金帝提议在蒙成立南安商会。该提议一经提出,便得到了南安和内蒙古两地政府的支持,同时也得到了众多南安籍企业家的响应。同年8月15日,内蒙古南安商会正式成立,陈金帝当选为第一届会长。

    如今,商会会员已近300人,囊括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,涉及房地产、水暖阀门、海鲜食品、酒店投资、石材、建筑等多领域。内蒙古幅员辽阔,当初在组建商会的时候也是困难重重。“因为在内蒙的老乡大多较为分散,一开始就到包头、乌海、鄂尔多斯等多地奔波,走访各地各行业的南安老乡,然后逐一地将老乡们集结到一块。那段时间基本都是将公司的工作搁在一旁,全身心地投入到筹备事宜中。”商会的筹备实属不易,所幸商会已成功组建,并有着良好的发展势头。

    商会的成立,搭建起了南安籍乡亲沟通交流的平台,同时也整合资源、互惠共赢,树立南安人的整体形象和品牌,促进内蒙古、南安两地经贸往来和交流。“商会的筹备初衷就是希望有好的项目能够让所有会员共同参与,帮助会员解决生意上、生活上的难题。”对于商会,陈金帝满怀期许,“提高会员自身综合能力也是商会这些年的重点工作,例如通过培训、讲座等方式,为会员们普及法律、礼仪等方面的知识,让会员们及时了解新事物,拓展创新思维。”

    据悉,陈金帝曾于2012年提议建设一个蒙闽特色商品市场,商会成员自愿入股,大家共同建设,争取在未来建成一个集内蒙古、福建、台湾、香港甚至是全国特色产品的销售平台。这不仅是陈金帝的个人设想,更是商会的“蒙闽一体梦”。

    大爱无言,上善若水。在事业上一路前行的陈金帝,并未浸身成功与荣誉之中而忘了初心,不论是事业起步初期,还是如今的鼎盛王朝,陈金帝始终热心慈善。落其实者思其树,饮其流者怀其源。这些年来,对于家乡东田镇的医院、道路、学校、古厝庙宇等方面的建设,陈金帝捐款不下百万。此外,陈金帝还在内蒙古捐资建造“母亲水窖”、资助贫困大学生、帮助贫困重病患者……若再算上印尼海啸、汶川地震、玉树地震等天灾人祸的善款,他在慈善方面的投入已超800万之多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陈金帝在2013年获得了“南安市慈善贡献奖”荣誉称号,这份殊荣是对他思乡源、行善举的肯定! 
    小记:
    热爱家乡,关注时事——陈金帝  作为南安市人大代表,本月,陈金帝专程从呼和浩特飞回南安,参加南安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,参政议政,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。 

    去年两会期间,陈金帝亦针对家乡东田镇的经济提出了“生态文明发展之路”的建议,而今年,再次返乡参政的他,就经济下行、民间资金融资混乱等现象提出了“关于积极帮助南安市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,走出困境”的提案。一方面,陈金帝希望国家能够在金融方面规范市场、完善制度,引导市民树立理性、正确的金融投资理念;另一方面,则是希望企业方面能够强化信用意识,加强开源节流、积极优化重组,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。 

    除此之外,“回归创业”也是陈金帝所关注的方面。在采访过程中,陈金帝明确表示,若有合适的机会或项目,会考虑返乡投资创业,“其实很多在外乡贤都有想过回来投资,但一是找不到适合的项目;二是政策扶持不够明朗;三是巢未筑好,羽毛未丰等方方面面的原因,让许多老乡都犹豫未决。” 

    面对“回归工程”的瓶颈现象,陈金帝有着自己的一番见解:“要做好‘引凤回巢’的工作,首先政府要做到政策明朗化,出台更多利好政策;其次是产业引导,例如阀门基地。阀门产业属于传统行业,也并非重污染行业,又是南安市的三大产业集群之一。国内70%~80%的阀门销售市场都集中在南安人手上,一年有500百个亿左右的销售额。但是,阀门产销却严重脱节,自我品牌产量一年可能都不到5个亿。” 

    “目前,90%以上的阀门销售人员卖的并非本地阀门,而是代理温州阀门或南安老乡在外生产的阀门,整个生产市场几乎被温州人垄断,温州人生产,南安人销售。很多阀门贸易商都迫切渴望拥有自己的阀门厂,销售自家产品和品牌。”这是当下南安阀门商最真实的写照。 

    南安市的阀门行业又该如何走出窘境,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?“只有建立阀门产业链,完善配套,真正建成阀门产销基地,南安市的阀门产业才能得到真正的突破。”面对困境,陈金帝一语道破,“这几年,也有不少南安人尝试回乡投建阀门厂,但大多无疾而终。究其原因,就是没有形成产业链,在生产成本上竞争不过外地阀门厂家。” 

    “政府可以制定相关投资回报政策,根据投入力度给予相对应的优惠政策,大肆鼓励老乡回归创业。只要政府从长远考虑,舍得‘割肉’、让出利益,办起了阀门基地,不仅能够提升本地的产业综合能力,甚至可以将温州等外地阀门投资商吸引过来。”如今,温州的投资地价高,但其之所以能够令全国阀门商趋之若鹜,究其原因,无非是温州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链,完善的配套设施降低了成本,这正好弥补了地价高的不利因素。 

    常言道,“在其位而谋其政”,身为商人的陈金帝在商言商,以诚信游刃于商海之中而有余;身为闽蒙两地的人大代表,陈金帝亦能够积极投身政治,参政议政,为家乡、为国家的经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。

    提醒:报道南商最新动态,传递南商群体声音。成功网“今日头条”栏目诚挚向全国南商征稿,欢迎全国各南安异地商会、基层商会、行业协会、企业及个人踊跃来稿!投稿文章我们会尽快处理,稿件一经确认,会在成功网-今日头条及杂志发布!投稿邮箱:923453888@qq.com
  • 阅读4533